血管性下肢潰瘍
日期:2013-08-29
下肢潰瘍是一種多發(fā)病,,尤其是年齡超過55周歲的人群。其病因也是非常復雜的,,有血管性,、代謝性以及感染性等因素,不過其中以血管性因素占絕對優(yōu)勢,,而血管性下肢潰瘍中,,又以靜脈性最為常見,約占80 - 90%,。
1 血管性下肢潰瘍
血管性下肢潰瘍主要是因為局部血管疾病所引起的,,而潰瘍只不過是其表現(xiàn)之一。按其所累及的血管系統(tǒng)不同,,可以分為:
v 靜脈性下肢潰瘍
v 動脈性下肢潰瘍
v 混合性下肢潰瘍
1.1 動脈性下肢潰瘍(Arterial leg ulcer)
動脈性下肢潰瘍主要是因為周圍小動脈受損而引起的,。常見的病因有結(jié)節(jié)性多動脈炎以及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等。由于這些疾病可以引起血管血栓形成,,從而使局部血液供應障礙而致潰瘍,。這種潰瘍愈合非常困難,局部使用敷料常難見效,,多需借助外科手術(shù)治療如血管搭橋術(shù)等,。
1.2 靜脈性下肢潰瘍(Venous leg ulcer)
靜脈性下肢潰瘍是由于靜脈瓣閉鎖不全或回流障礙引起。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類慢性潰瘍,,雖然其準確的發(fā)病率沒有統(tǒng)計資料,。在歐洲,活動性下肢靜脈性潰瘍的發(fā)病率約0.12-1.0%,。
目前對其確切的發(fā)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,,但一般認為,靜脈高壓是造成組織缺血,,繼而導致潰瘍,。新近有研究顯示,潰瘍局部的小靜脈周圍有纖維鞘形成,,估計可能是長期靜脈高壓的結(jié)果,,而非潰瘍的直接原因,但無可否認,纖維鞘的形成,,更加重了組織局部的營養(yǎng)缺乏(交換障礙),。而經(jīng)皮氧分壓測定證明,患者在直立位時皮膚血流量減少,,但斜臥位時則反而高出正常值,,說明在組織損傷中可能還存在再灌注損傷。因此,,靜脈性下肢潰瘍是單因素還是多因素的,,目前并不十分明確,但臨床經(jīng)驗證明,,控制靜脈壓可以加快潰瘍的愈合,。
1.3 混合性下肢潰瘍
在這種情況下,動,、靜脈系統(tǒng)均受累,,如脈管炎、SLE,、糖尿病以及感染等,。
1.4 鑒別動脈性與靜脈性下肢潰瘍
由于不同潛在性疾病,下肢潰瘍的處理方案也迥異,,比如說,,靜脈性下肢潰瘍常常輔助用壓力繃帶來幫助靜脈血回流,相反,,如果是動脈性下肢潰瘍,,用壓力繃帶還會加重局部組織缺血。由此可見,,鑒別潰瘍是動脈性的還是靜脈性的是非常重要,。那么如何來鑒別動脈性和靜脈性潰瘍?
首先,,可以從一般臨床表現(xiàn)以及病史來進行鑒別,,如下表:
項目 | 動脈性下肢潰瘍 | 靜脈性下肢潰瘍 |
高危因素 | 動脈硬化 | 深部靜脈血栓病史 |
下肢改變 | 皮膚干燥、變薄,、發(fā)亮 | 水腫 |
潰瘍的部位 | 趾尖部位 | 內(nèi)踝 |
潰瘍局部特點 | 邊界清楚 | 邊緣不整齊 |
疼痛 | 疼痛感非常明顯 | 不明顯或中度疼痛 |
創(chuàng)面周圍皮膚 | 可能伴有周圍神經(jīng)炎 | 由于水腫常伴有皮膚浸漬、瘙癢以及脫屑 |
脈搏 | 下肢脈搏減弱或者消失 | 正常脈搏 |